希望热线-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
希望24热线小助手
人格障碍又称异常人格,是指当事人异于常人、常理、常规、常识的念头、言语、表情、动作、声音、行为,其原因源自扭曲的人格结构与内容。
这类病人没有痛识感、没有是非价值感,苦乐的感觉与反应程度却十分强烈。
人格障碍最困扰当事人的就是多思多虑到几乎失控,而未达到强迫的状态。
对家属而言,则道理说完、好话说尽,该做不该做的都已规范完毕;哭骂叫打、能做的都已做完,可当事人却依然故我。
不可理喻、不胜其烦、不堪其扰至不知所措,正是家属的写照。
1 家属怎么帮助自己和家人
家属必须先自助、互助,必须先让自己不会忧伤,才有心神帮助病人。
家属必须告诉自己、教育自己、说服自己和家人:
A、他不是故意的、不是找我们麻烦、不是找自己麻烦、不是不管理自已、不是放纵他自已、不是爱生气、不是爱找茬、不是没事找事、不是不懂事,不是不顾怜、不疼惜、不感谢家人,不是偷懒、不是爱发脾气、不是爱哭、不是爱闹、不是自卑、不是自暴自弃,不是劝不听、不是说不得、不是教不会、不是个性不好、不是固执、不是不合作......
B、他是病人,他生了缠人、烦人的疾病,他不是自己故意要生病的,不是活该他必须生病的,他甚至不知道他病了,他不知道他病很久了,他可能懊恼自己生的病,他可能憎恨自己为什么会生这个病,他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是病人,他可能每天都在猜疑为什么我会这样.....
C、他知道自已和别人不一样,他也认为我们想的做的也都和他不一样; 其实他坚持己见时,也不知该如何是好; 其实我们生气时,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好; 就像他伤心难过气愤时,其实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。
D.他是病人,一切一切都是疾病引起的,都不是他能控制的。要求他是没有用的,责怪他、迁怒于他都是没用的,吃药是不会好的,人格重建需要漫长的时间,不是三五个月就能成功的。
E、如果家属无法做到上述四项,务必寻求临床心理师的协助----家属接受心理治疗。否则,当事人还没成为精神病人,家属就已精神病发作。
2 家属如何帮助病人
家属免于被病人伤害之后,才有动力与能力去照顾与帮助病人。
A、专心聆听
“听到不想再听”、“看到不想再看”、“当做没听到”、“当做没看到”、“随便听听”、“随便应付应付就好”、“听到就气”、“看了就伤心”,家属免于被病人伤害后,就不会出现上述行为。
所以病人说些“不是人话”、做些“不是人事”,还流露着“人不该有的表情”时,还能真心诚意地“专心聆听”。
专心聆听的行为标准是:眼睛看着对方,适时发出语助词(嗯! 哦.....)频频点头且表情与病人一致(同喜、同悲.....)。
B、各自表述
家属不必对病人不合情理的言行做反应,要记住“他说他的,你说你的,各自表述”。
各自表述的重点在于,病人说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聆听,但听完后不须就其内容、主题、事件或其人做任何响应,只须直接陈述自己的想法或要求。
不要说“你不可以....你应该...”只要说“我希望你....或“你应该.....或“某件……”。
C、温情体贴
家属照护人格障碍的人,务必要注意的分类。
边缘型、做作型、依赖型、妄想型与强迫型的人,需要大量温情体贴的照护,而且愈多愈好。
类分裂型、分裂型、反社会型、自恋型与畏避型的人,则不需要温暖体贴的照护,愈多他愈困扰、愈逃避、愈反抗。
D、他不是病人
人格障碍的人认为自已没错、更没病,他们认定都是别人错、别人有病。
至于他为何到医院看病还在用药,是因为有病的家人们一起逼迫这个没病的他,他不得不屈服。
家属愈指证他有病,他的症状就愈严重,反弹或反抗就愈强烈,就出现愈多的偏差行为。
千万不要帮当事人贴上病人的标签,家属务必切记这个禁忌。
E、心理治疗
人格障碍的人最适合的治疗模式是心理治疗,故家属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或强迫或诱导当事人就诊。
如果一定要用药,更必须同时接受心理治疗。
未完待续
作者 | 林昆辉
编辑 | 徐 玲
审核 | 倪文萍
「 本文出自林昆辉《痛苦心理学》」
「 图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留言联系转载及授权」
传播林昆辉老师大观心理学派的系统理论与实践,发布林老师的公开活动、媒体报道,原创论文、杂文、课程和互动等。
希望24热线 400-161-9995
真心相伴,日夜守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