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热线-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
希望24热线小助手
忧郁症病人家属刚开始只是觉得这个人“变了——从变得不一样,变成无法去理解、理喻,到变成不认识的人、无法认识的人,继而才发觉这个人活在另一个世界,另一个无法认识的世界。
家属最后才发现,病人沉浸在另一个世界无法自拔,活在这个世界的家属却找不到可以沟通两个世界的“有效语言”。
难处是,家属必须用千方和百计来接近病人、照顾病人、保护病人,帮助病人回到“正常的世界”。
语言沟通的挫败、表情沟通的挫败、情绪沟通的挫败、行为沟通的挫败,这四种挫败从归因于病人,到归因于自己;从责罪于自己,到责罪于病人。忧郁症病人的家属会出现以下四种深沉而迷乱的痛苦。
罪恶感
当正式被诊断为忧郁症病人之后,病人虽然也难以接受,但也松了口气“原来,我生病了,我是得了忧郁症,所以才会变成这样....”。
家属就不一样了! 不论家属的第一个反应是(R1)“他怎么可能会得优郁症?”或“结果呢? 得忧郁症了吧!”还是第二个反应(R2),通常是“不是我害的!”“我又没对他怎样!”“我已经尽力了!”“不要怪我,和我没关系!”。
从初病之时至诊断确认,家属已和病人经历漫长的拉锯战:“你怎么这样”,“怎么不那样”,“你为什么非这样不可?”“你行行好,振作一点...”。
从“你不干嘛! 我偏偏要你干嘛!”到“你不干嘛,我也不干嘛。”再到“你不干嘛,我能干嘛就尽量干嘛”,家属已历经千辛万苦。
可是,这些苦,都没确认诊断(S) 后的第三个反应严重。因为第二个反应之后,接连出现的第三个反应(R3)是---都是我害的。
家属责罪于自己,把自己当加害人,把病人当受害者。日子变成两件事: 赎罪与偿债。
病人有多苦,自己就必须多苦,而且要更苦,一定要以病人之苦为苦。只有比病人痛苦,才能赎罪与偿债。
病人的家属会在心里对着病人呐喊“我知道你很苦,可是,我比你更苦!”甚至有人不小心表情、动作、语言或行为上表达出来,让病人看到、听到、感觉到或碰触到。
挫败感
家属会规劝病人,病人不会听从。
家属会鼓励病人,病人不会接受。
家属会要求病人,病人不会服从。
家属会安排各种治疗行为,病人不会配合。
说什么都没用,做什么都没用。用尽所有努力与方法,统统都没效。
冲突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,连续的挫败感接踵而至。
“一切都是白费”,“一切都没用”,
“都是白做的”,
“我还能做什么呢?”
“只要对病人有好处,做什么我都愿意。”
“问题是: 我们还有什么没做的呢?”
家属没做努力就是不对,可是任何努力却都是错,沉重的挫败感浮现在家属眼中。
每当看病人的时候,沉重的挫败感撞击家属的心灵; 每当家属看着镜子中无能为力的自己,就感到生活,这个家,都只是永无止尽的挫败。
无助感
家属找不到原因: 为什么他会得忧郁症?
家属得不到保证: 他的忧郁症什么时候会好?
家属找不到援助: 谁能够来帮我?
家属知道自己无能为力,知道自己帮不了病人。带他看病,劝他吃药,保护他的身体,规范与管制他的作息。用劝的、用骂的、用哭的要求两人“不可以这样,不可以那样”,结果是自已这样子不对、那样子也错了。
家属找不到可以参考的医疗信息,找不到可以依靠的医疗资源,更找不到可以帮助他们的人。无助感像冰冷的空气,逐渐冻结家属的四肢与心脏,令人濒临窒息。
拷贝病人之苦
家属目睹与身受病人的六种痛苦,自己也开始拷贝与模仿病人的痛苦。在经历第三组痛苦: 无助感之后,家属开始复制病人的痛苦,包括: 崩溃、绝望与自杀,所以病人治愈后,可能就是家属罹病或病情发作的起点。
家属会与病人“共病”,这是家属照护病人的最大危机。
未完待续
作者 | 林昆辉
编辑 | 徐 玲
审核 | 倪文萍
「 本文出自林昆辉《痛苦心理学》」
「 图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留言联系转载及授权」
传播林昆辉老师大观心理学派的系统理论与实践,发布林老师的公开活动、媒体报道,原创论文、杂文、课程和互动等。
希望24热线 400-161-9995
真心相伴,日夜守候!